工大要闻

【聚焦高质量 推进“双一流”之七】搭乘双一流建设“加速器”,全力提升环境学科内涵水平

责任编辑:宣传部作者:环境与科学工程学院 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0-07-28点击次数:

【编者按】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365bet官网:入选辽宁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行列的开局之年。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促进学习讨论成果转化,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推动全校上下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征程上,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学校特在校内各宣传平台上,开设“聚焦高质量,推进‘双一流’”专栏,全媒体聚焦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建言献策、凝智聚力。

本期推出记者采写的环境与科学工程学院“聚焦高质量,推进‘双一流’”专题报道文章。

(记者 李彦,通讯员 赵晓亮)365bet官网:被确定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是365bet官网:办学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365bet官网:跨入一流大学建设的行列。“双一流”建设为365bet官网: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是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宣言书”、“加速器”和“播种机”。作为承载365bet官网:“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紧紧抓住“一流学科建设”这一核心工作全力提升学科水平。依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以及《支持方案》等文件要求,学院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位一体”的学科协调发展目标搭乘学校双一流建设“加速器”,全力提升环境学科内涵水平

一、肩负职责使命,加速推进学科建设进程

人才培养方面。环境学院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探索并实践环境类卓越人才“点-线-面”培养模式,精心打造“金课+思政课”基础素质基点,优化串联“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实践创新”专业素质线,交叉培育“应用型+创新型”综合素质面,坚持以科学能力和道德素养并重的思政教育理念,培养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优秀应用创新型人才。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2011年5月独立建院以来,经过“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建立了国家级环境类专业工程实践中心、辽宁省级环境类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辽宁省细颗粒物超净排放控制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辽宁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示范中心。与区域、行业企业联合开展实践教育模式,建立了20多个实践教育基地,逐步形成以深圳、北京、无锡、郑州、沈阳等城市为中心,辐射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中原城市群、环渤海湾等经济圈的教育实践基地及就业基地。

科学研究方面。环境学院提出了以“搭建平台、组建团队、凝练方向”为主导思想,以构建“基础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的科研工作推进机制。目前,组建了“膜技术研发”、“源解析”、“生态重建与修复”三个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青年科研团队。近五年,学院年均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其中,20%达到学校规定的特级水平,50%达到一级水平,年均有5篇以上论文被SCI、EI收录。年均各类科研经费达400余万元,其中,30%经费来源于国家、省级等纵向科研课题。2018年,吕刚副教授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9年,许端平教授、赵晓亮副教授获得2020-2023年国家重大研发专项子课题,总经费200万元。

社会服务方面。环境学院围绕“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要,结合专业特色和地方环保需求,为社会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系列合作工作,提供全方位立体化交流与服务。2019年,学院与郑州佰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大气污染气候智能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利用建立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控系统,为地方污染物总量分配、产业优化布局、生态产业发展、城市生态建设等提供咨询服务。与辽宁省风沙地利用研究所联合制定《辽西北生态恢复产业示范区建设规划》为地方生态建设提供产业化技术服务。

文化传承方面。学院文化建设是学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一个学院的层次。“和”文化是特色鲜明的学院文化,同时是365bet官网:“家和廉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的传承与建设是学院建设与发展的核心灵魂。学院组成学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使学院文化建设得到有效的组织保障;学院分类和分级形成文化建设的研究和交流平台,持续开展文化建设研讨会,不断丰富积淀“与绿相和 树木树人”的“和”文化内涵,“和”文化体系不断深入人心。近五年,学院在“和”文化春风化雨浸润下,学院教学育人、科研创新、服务社会、国际交流等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发展,学生四、六级英语通过率、考研通过率连续名列全校前茅。

国际交流方面。在学校积极推进合作发展、学术交流等总体部署下,学院内部不断强化教师间、学生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外部则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加强了与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与日本、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哥伦比亚等国家相关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联系。2019年学院与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大学、库兹巴斯国立技术大学就选派优秀本科生来我院联合培养达成协议


范荣桂教授指导学生做实验

二、强化内涵建设,着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全面提升学院管理软实力。软实力是学院文化、价值观念、制度体系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是学科和学院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为此,环境学院将重点推进软实力建设工程,具体措施如下:凝练学院建设和发展的文化精神,形成支撑学院和学科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念,做好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使学院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完善学院教代会、学术委员会以及党政管理机构,形成科学健全的管理系统与管理模式;优化调整学院岗位设置以及教师聘用,系统整合资源,提高运行效率。

全力迎接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学科建设是学院发展的基础,学科排名是学院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学院将以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为契机,围绕学科特色方向、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招生就业、学科声誉等方面,全力做好顶层设计、建设及保障工作。对标“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标准”,积极有效组织教师开展“思政课程”教改项目研究,强化培养人才的思想教育成效,实现对培养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协同引领。

高位推动学位授权审核工作。2003 年授权环境工程二级专业硕士点,2005年教育部备案矿山环境工程二级博士点,2006年授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二级学术硕士点,2009 年授权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术硕士点。学院将围绕扩大导师队伍规模,提升导师队伍质量;孵化高质量人才培养基地;打造高规格研究平台及优化实验条件;培育高水平标志性研究成果;积极申报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术博士授权点,并做好资源与环境工程博士点的联合申报工作。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专业作为365bet官网:唯一农学学科,学院将全力整合资源力量,倾力保障水土二级硕士点升林学一级硕士点授权审核顺利成功。

强力打造师资队伍力量。师资队伍是学院学科生存与发展的第一动力。环境学院将搭乘学校“双一流”建设“加速器”,充分利用人才引育专项政策优势,做到引育并举、政策激励。同时,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授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培育青年教师创新团队发展,制定教师参加高端平台学术交流与发表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奖励政策。截止2020年5月,学院已完成高质量人才应聘面试5人。

高效保障专业学生就业率。专业学生就业率的问题是学院发展的大计,同时决定着专业与学科生存的可能性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学院详细分析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困境及根本原因,统计分析毕业生生源地分布和就业意向;充分利用各大中城市“环保产业联合会”和“校友理事会”等信息平台,为毕业生搭建就业输送通道。充学院分挖掘现有辐射国内主要经济圈的教育实践基地区域资源,依托牢固的实践教学及联合培养教育模式,建立稳定的人才输出机制,高效保障毕业生就业率。


三、注重团队建设重点培育学科建设标志性成果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级硕士点学科,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点本学科建设目标。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作为学院的头等大事来抓,以学科团队建设为龙头,以学校2020人才年建设为契机,广泛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2~3名。对照“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的申报标准,根据学科研究方向组建4个学术团队,以团队建设和标志性成果为导向,提升学科水平,力争利用2~4年时间使本学科达到一流学科水平,并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点。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是二级硕士点学科,申报一级学科(林学)硕士点本学科建设目标。2020年学院把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二级学科审核暨升一级学科硕士点工作作为学科建设的重点,举全院之力确保一级硕士点的审核申报。结合新增本科专业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2~3名,派到外校培训中青年教师2~4名。充分利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学科的现有师资队伍,形成稳定的学科方向。加强实验室建设和资金投入,改善实验研究条件,形成良好的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环境使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在2~3年内达到一流学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