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要闻

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图)

责任编辑:记者 李澍作者:孙海瑞发布时间:2015-06-20点击次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如同时代催生的婴儿,由原机械工程一系和机械工程二系合并而成。历经60余年的风雨历程,机械工程学院在前进中不断探索,已发展成为培养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工业工程、设计艺术学等学科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在这片沃土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汲取着丰富的营养,丰满了羽翼,展翅飞向了理想的天空:

——1982年毕业于辽宁工大(原阜新矿业学院)机械系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惠彬,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1983年毕业于辽宁工大(原阜新矿业学院)机电系机械化专业的黄玉治,现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

——1984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原阜新矿业学院)机械系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的研究员刘志全,“神六”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飞船结构与机构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

——1994年毕业于辽宁工大(原阜新矿业学院)机械二系铁道运输专业的秦志军,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青藏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他指挥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的唐古拉山火车站;

——2008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孙捷夫获得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高校本科生中每年只有15人获此殊荣);

——2010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宋晓龙获得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全国高校就业列为前50强,机械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十年达到98%以上,签约率90%以上。工业设计99级1班获全国先进班集体、机械02级3班荣获辽宁省先进班集体标兵,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工作连续8年被学校评为A级达标单位、优良学风建设先进单位……

如果说他们只是众多学子中的朵朵奇葩。那么,让我们走进辽宁工大机械工程学院看一看:六十余载的辉煌历史,机械工程学院已培养出2万余名优秀毕业生,他们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已发挥出重大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全国众多考生报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呢?因为他们都知道:“机械工程学院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品牌!学科强!就业好!”

机械工程学院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启示一: 辛勤耕耘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经过了66年的风雨磨砺,已成为拥有工、管、理、经、文、法、农、教育、艺术等九大学科门类,设有24个院系117个本科专业的一所综合性国家重点大学。建有阜新、葫芦岛2个校区,占地面积4200亩,校舍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在册学生4.2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高职生、留学生3.2万人。

机械工程学院依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丰厚的文化底蕴、六十余载辛勤耕耘,精心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特色专业。本科教学专业设置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流体传动与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矿山机电工程、工业与艺术设计、工业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9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个、省示范专业1个。拥有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机械工程、工业工程、动力工程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现有在校本科生3413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308人。

机械工程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151名教职工中,有教授28人,副教授56人,其中有英国利物浦大学翟建华博士、牛津大学程奇峰博士及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和博士后10余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人,千人层次人选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辅导员名师2人,博士和硕士生导师60余人,双聘中科院院士1人。另外,聘请英国利物浦大学Bernard Hon院士、英国牛津大学终身教授由衷博士、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终身教授卢国兴博士等14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和辽宁省地方建设需要,加大了对机械工程学院设施设备投入力度,使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业机器人技术、装备自动化与智能化、数字化制造技术、新能源及风电关键技术等26个研究方向及团队。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省部级和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4项、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100余项、横向课题200余项,并有41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和省部级奖励、40余项成果获得市级奖励、20余项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获批发明专利6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教材60余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和专业会议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000余篇。

机械工程学院拥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12个教学单位;机械基础实验中心、机械工程实验中心2个实验中心;矿山液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矿液压技术与装备辽宁省重大科技平台、流体传动与控制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炭工业高端综采装备动力学测试与大数据分析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煤矿采掘装备与液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大型工矿装备实验研究中心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矿山机械工程重点实验室、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矿研究设计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维乐液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与国内80余家大型企业在机械、电力、石油、汽车、军工等领域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1000余家企业建立了人才培养供需关系。与英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了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合作。

启示二: 多元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

机械工程学院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秉承“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和“诚朴求是、博学笃行”的校训,紧紧围绕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把学院办成“以机械工程为主,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工业工程、设计艺术学协调发展,机械类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一流的研究教学型学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械工程学院站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高度,注重学生身心素质、学习与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创新与创业能力、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的培养。

一是注重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学院确立了以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激情;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的学术品格;强烈的求知欲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开放的心态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为目标。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诚实守信的品格,建立无人监考班级。

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学院结合学生成长与教育教学规律,在导学上下功夫,教会学生思维方法,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创新科学教育教学手段,努力尝试将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探究发现法引入课堂,训练学生问题意识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由专家教授牵头组建核心课教学团队,并与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及辽宁省部分高校联合推出30多本立体化教材,同时在大三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教师的科研团队,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学院利用新媒体、机械学子在线、机械微信平台开展“互联网+课堂”形式让学生在共享互联网精品课程同时,成为慕课的主讲教师。学院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联合企业制定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提出行业领域人才培养需求,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采取3+1+2的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三年,根据行业发展在企业实践一年,研究生再学习二年。同时每年组织大二、大三学生近千名学生,利用暑假工作学期,奔赴如华晨宝马、长春一汽、三一重装等300多家企业,开展以一定的实践教学目的为出发点,结合岗位工作,完成科技研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等任务为主要内容的合作教育。

三是强化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学院重视学生在学习中勤思考,多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院设有大学生科技爱好者协会等10余个学生社团,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等国家、省创新创业大赛28项。学校给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平台,学生课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科技创新与创业的辅导老师,并开展科技作品制作、展示、宣讲等活动。5年来,学院先后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及创业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等获奖百余项,其中荣获一等奖15项;学生每年获批国家专利近20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对有学术特长学生可享受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学习成绩优秀及有特长的学生享受国家、省、校奖学金,同时学院与企业合作设立“维乐大学生创新基金”、“五洲御景园奖学金”、“博爱奖学金”、“塞姆奖?助学金”等各类奖学金每年达30多万元。

四是注重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培育,努力培养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学术品格。学院邀请校内外各个行业的专家学者(包括院士、长江学者)为学生开设系列专业、人文讲座、科普讲座等,培养学生成为既具有本专业的深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将他们目前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与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认识各种科学知识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将所获得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情景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引导他们认识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进行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方法;鼓励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的形成。

五年来,有百余名毕业生荣获“辽宁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有3名毕业生荣获“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党员”荣誉称号,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稳步增长,每年都有百余名学生考取清华、上海交大等全国知名高校的研究生。每年学院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签约率稳定在90%以上,很多毕业生受到全国500强企业的青睐。

机械工程学院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社团类别最多、涵盖面最广、人数最多、每年举办活动最多的学院。成立于1996年的春风志愿者服务队,现有志愿者1800余人。20年来曾有5000余名志愿者在这里洒下过他们的青春汗水,奉献了他们的爱心。该社团曾被团中央评为“全国百强社团”,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授予“优秀援助中心”、辽宁省优秀社团,阜新市委、市政府授予“学雷锋先进集体”称号,连续六年被评为校“十佳社团”。服务队的事迹曾被“辽宁北方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辽宁日报》、《辽宁青年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五是采用多元融合开放式模式,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机械工程学院依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省重大科技平台,以国家科技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为导向,按照全面开放、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原则,构建了联合培养,高校、校所之间师资汇聚和学分互认,校所、校企之间资源共享和重点支持,导师指导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开放联合人才培养机制。

五年间,机械工程学院共招收博士、硕士600余人,其中国外研究生30余人;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申报获批国家专利80余项;在国内大型企业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40个,建立企业与高校的双导师制,聘任国内外、企业导师30余人。通过各种方式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2013年承办了辽宁省首届研究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

启示三:依托平台 打造优势特色学科

学科,作为大学的基本学术单元,承载着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四大职能。机械工程学院把学科建设作为学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自身发展上着力于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机械工程学院依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省重大科技平台、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强化学术团队建设,着力为区域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

学院围绕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阜新国家液压产业的建设需求,组建矿山液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采掘装备与液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煤矿液压技术与装备辽宁省重大科技平台、高端综采成套装备动态测试与大数据分析中心、大型工矿装备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等10余个科技平台,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英国牛津大学、利物浦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等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承办了首届液压技术与装备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内大型企业联合承担重大项目20余项,省级项目70余项,科研成果转化50余项,其中与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担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采掘装备研发试验中心”建设项目,在国际上首创了综采成套装备动态测试与大数据分析平台;与沈阳三一重装集团联合承担辽宁省重大科技专项“自动化刨煤机成套装备”项目,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在国内得到推广应用;拥有10余项发明专利的智能立体停车装备,在广东、江苏、内蒙古等地推广应用。

机械工程学院是一个和谐的学院,学院领导班子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科学治院、民主治院,为每一位教职工智慧的发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学院。学院先后被评为辽宁省高校先进党总支、阜新市先进党委、学校先进党委、学校先进集体、阜新市职工小家等荣誉称号。

“铸得世纪春秋笔,再绘彩图挂天澜。”机械工程学院正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带领下,秉承“太阳石精神”,加大对基础研究工作的力度,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以更多高水平原创性成果推动应用研究和产业升级,充分发挥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摇篮的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来源:2015-5-19《阜新日报》

http://szb.fxrbs.cn/fxrb/html/2015-05/19/node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