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专题

【奋斗吧青春】(一)助力乡村振兴,服务脱贫攻坚

责任编辑:宣传部作者:校团委 传媒与艺术学院发布时间:2018-07-25点击次数:

发挥一份光热,照亮别人的路;点燃一份希望,让辽西地区不再贫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带上简单的行囊,怀揣着一份信念,便开始了他们时长三年的驻村生活。第一次走的乡间小道有些陌生,但他们的眼神却是那么坚定。他们原来的身份是大学教师,现在是驻村干部,他们就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选派到经济困难乡镇的驻村干部。

溽暑七月,传媒与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们,追随着驻村干部的脚步,用镜头捕捉他们辛勤工作的剪影,用文字记录他们驻村工作的点点滴滴

经过一周的筹备,713日,传媒与艺术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服务脱贫攻坚”社会实践团举行出征仪式。从714日到18日,实践学生组成五支实践队伍,分赴阜新市阜蒙县新民镇革命村、新民村、白塔村,平安地镇土城子村,朝阳市喀左县十二德堡镇十二德堡村、石仁沟村,北票市娄家店乡吉祥沟村,哈尔脑乡哈尔脑村等8个贫困乡村,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典型事迹采访报道,同时开展社情民意调查研究、党的理论普及宣讲、校院办学实力宣传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凡是走访我一定不会开车,只有这样乡亲们才会与你亲近。”

714日,阜蒙县新民镇实践分队一行三人,在行车20余公里后,抵达了阜蒙县新民镇的村委会所在地,见到了革命村的第一书记——于勇。于勇书记给实践团成员介绍了革命村的整体情况和贫困程度,让大家了解到了他入村以来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跟随于勇书记,实践团成员来到了革命村部分村民家里。于书记说:“凡是走访我一定不会开车,都是自己走着去或者骑自行车,只有这样乡亲们才会与你亲近。”来到老乡家中,于书记对身体不好的老人们嘘寒问暖,对贫困建卡立档的信息处理得十分仔细。实践团成员还跟随于书记来到了一位82岁的老党员的家中,于书记悉心为老党员理发。就是这样,于勇书记时常来村民中间走访、了解情况、听取乡亲们的心愿并及时向上级反应村中情况和村民需求,为村民谋福利。

下午一点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新民镇新民村村委会的所在地,见到了新民村的第一书记王万起。采访中了解到他在本村引进药材种植业,提高了村民的收益。村里的主任、会计、妇联主任对王书记的工作都是一致好评,希望第一书记的到来会给新民村的发展带来新的转变。而后,又采访了百塔村的第一书记张梦舟,了解到为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更好地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驻村干部张梦舟在乡镇政府的帮助下,带领当地百姓修了一条长达6公里的路,真正实现了户户通。

                                         很累,但很欣慰

714日到15日,朝阳喀左实践分队一行3人,在院党委副书记陈永华的带领下,行车224公里,抵达了朝阳市喀左县十二德堡镇。在朝阳市喀左县的十二德堡镇上,实践成员看到了镇党委第一书记张敏和村第一书记刘延军。

村民们说刘延军是最接地气的村第一书记,村主任刘荣富说,“你们可得好好报道一下我这兄弟。”初见刘书记,我们并没有想到他就是照片中那个穿戴整齐的大学老师,眼前的他脸色略带黝黑,裤腿上还带着点泥,俨然就是一个农民的样子。

村主任刘荣富介绍说,今年村子长的好好的玉米遭了虫灾,张敏和刘延军得知消息后及时到镇里领药往地里送药,他们始终和村民一起劳动,给村民买面包、火腿、矿泉水、西瓜。烈日当空的中午,玉米地里热得像蒸笼。时而,无人机播撒的农药会不经意地飘落在刘书记脸上,也正是因为这样书记的脸才会受伤发红变黑,但他说“很累,但很欣慰,因为几天后虫灾治住了。”

深入群众,以村为家,去小学及少年宫调研,联系河道生态治理项目朝阳市测量单位来测量河道,考察南哨紫砂基地考察编藤项目主张土地整理,田间修路等等。虽然衣服的汗渍洗都洗不下去,但他来到这片土地,便热爱起这片土地,热爱起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这就是百姓眼中的刘延军。

而她,作为辽宁工大选派的唯一一位女性驻村干部,在生活环境简陋,扶贫艰巨,迷茫困惑面前从不示弱。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完美地诠释了她的工作状态,不言辛苦、深入调研最好地表达了她的日常生活。自2018312日来到十二德堡镇作为镇第一书记后,张敏认真抓好镇党委的党建工作,积极开展党课培训,整理党建材料,开展党的知识竞赛等,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带着一份助力扶贫、做好村镇党建工作的初心,她每天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着,生活不过是简单平淡,正气一身,清风两袖。她说,“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就是要和村民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工作。”田间瓜地有她拔草理苗的身影,雨后泥泞有她奔波在路上的脚印,作为一名党员,她将“私车公用”;作为一名驻村干部,服务脱贫攻坚,她始终在路上。

7月15日早上6点,朝阳市北票实践分队在传媒学院副院长冯宏祥老师的带领下从学校出发,全程138.2公里,并于早上8点到达娄家店乡吉祥沟村。当地驻村干部孙永利书记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当地的情况,并接受了成员的采访。“这次下乡是上一次的延续,我想把没有做完的事情做完。谈起下乡驻村的初衷,孙永利书记说道,“我虽然自小家庭环境不错,但是1992-1994年的扶贫工作使我和农村有了深厚的感情,情结是在那个时候结下的。那次回来之后一直惦记着这件事,这次听说又组织扶贫工作,我就欣然报名,有种接续在里面。”带着一种为农民做实事的信念,他的扶贫工作从未停息。
                                         “王书记来了,我们心里就有底了”

716-17日,实践团来到驻村干部王成书记的办公室,详细询问了有关脱贫工作的具体情况。实践团跟随王成书记走访了两户贫困户,第一户曹爱民一家主要通过政府补助的3000元购置羊羔,维持生计。当曹爱民妻子谈到这3000补助款时,曾几度落泪,他们表示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他们真的难以生活。第二户邹德危房,用王书记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下雨的时候,别人往家里跑,这一家是往外面跑”。充分说明了房子的危险程度。看到第一书记的到来,他情绪十分激动,起身与书记握手,流着泪说,“感谢党和政府的扶持,王书记来了,我们心就有底了。”同时,王书记也关注村民的经济情况,参观蔬菜大棚,了解村民收益来源。这让我们看到了驻村干部在当地百姓心中的份量,同时也说明了驻村干部入村以来,为当地百姓解决了不少生活困难。

718日,最后一批实践成员来到阜新市阜蒙县平安地镇土城子村偶遇辽宁工大党委宣传部的领导并同他们一起走访慰问贫困户向贫困户送去了大米和粮油等生活用品。实践成员在与张书舟书记的交流中了解到,自310号来到平安地镇,张书记专注于护林防火,土地确权,植树造林工作。同时,他建设党员活动室,进行了建档立卡的重新识别,危房改造的识别等。认真、敬业成为他的代名词。

一路行走,传媒与艺术学院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们记录和挖掘的是辽宁工大驻村干部的故事。历时四天96个小时,从南到北将近1140公里的路程,实践团成员的脚步从偏僻山庄到荒凉村落、从沙质土壤到牛棚羊圈,克服天气、交通、交流等一系列难题,深入到农村宣传、采访、调研,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服务于脱贫攻坚战。成员们也看到了26名驻村干部对辽宁工大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最淋漓尽致的诠释,他们还将继续拿起手中的笔,扛起肩上的摄像机,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学校学院领导与参加社会实践同学出征合影

图为于勇书记(图右)登记贫困户信息

图为刘延军(左一)走访农户

图为张敏在地瓜地里拔草理苗

图为王成(右一)与贫困农户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