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专题

【奋斗吧青春】(七)探访城郊失地农民 助推城镇化快发展

责任编辑:宣传部作者:校团委 工商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18-08-04点击次数:

据有关部门预测,2020年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将超过1亿。近年来,兴城市仅因大学城、疗养院、海滨旅游等其他项目对土地的大量征用,就使得许多农民成为失地农民。目前,农民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附着于土地的一系列权益,而其他形式的社会保障还处于探索阶段,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养老、医疗等一系列问题亟须解决。 因此,为深入了解和学习自失地以来,兴城市城郊农民的生活、工作状况,7月20日,工商学院暑期城镇化实践团队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为中心,向四周拓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了对钓鱼台村946户、四家村830余户人家的实地调研。

征用土地断了来源

7月20日,暑期城镇化实践团队的八个小分队跟随黄老师,走进了钓鱼台村。“走进人家,要先做自我介绍并说明这次问卷调查的内容和目的,在获得村民的同意后,继续进行细致的交谈,要仔细倾听、认真记录。”在村里,工商院经济系黄庆玲老师也不忘细心指导。

一路上,黄老师向村里老人亲切问候。途中,实践团队成员还跟随黄老师来到一位60余岁老人家中,黄老师上前轻声询问老人家中当年土地征用的补偿情况,征地前后的就业、生活情况和城镇化意愿。老人说,自打2006年土地征用以来,家里没了土地,原本自给自足的粮食也断了来源。通过后期更为细致的询问,队员们了解到征地后大多数人家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有85元的新农合社会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失地农民缓解了生活压力。

失地农民压力不小

7月21日,实践团队在第一天调研的基础上优化调查模式,以调查对象现况分组,一大队跟随队长郭桐江专门针对农户展开调查,二大队和黄老师一起走进家庭宾馆进行调研。

在前期准备中,实践团队成员了解到,受夏日海滨旅游季和九月开学季热潮影响,钓鱼台村的村民发现商机,并以家庭宾馆形式向外地人提供住宿服务。“这几年来互联网发达,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家庭宾馆的利润,都涌进来做生意,现在光咱们一个村就有近三分之一都是家庭宾馆,日子久了生意也越来越清淡,几天都没人来住。”一位年轻的老板这样说道。

在走访许多家后,队员们也发现,土地征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时的生活条件的改善,但在长期就业方面的帮助仍是不足的。不仅仅需要资金,更需要通过专业的就业培训和指导,才能真正为那些有商机头脑和创业意愿的人提供帮助,以带动整个城郊地区的失地农民求强求富。只有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上升,获得感增强,才能进一步助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村里土地入股分红

7月22日,烈日炎炎,实践团队不畏酷暑,来到位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东门外的四家村开展城郊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实地调查工作。

四家村积极融入城镇化进程,建设四家新村,在2016年最近一次土地征用后,昔日面朝土地背朝天的农民们终于在村干部的协调下,搬进商品房居住。如今,大多数原四家村的住地户已搬离老村,并将老村的房屋租住给外来务工人员,而有关征地补偿的调查针对的应当是原住民,这样的调查才是有效且符合实际的。因此,队员们转而在村里老人的指引下前往村干部家中了解四家村当年的土地征用情况。

村支书告诉实践团队的队员们,当年的土地并未完全征用,每家都保留了每人两分的土地种植果树。另外,村委会也组织村集体将土地租赁给建筑方,通过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把地皮费分到有股份的每家每户。村干部的实干精神也做到了村民们的心坎里,一致的好评让队员们对眼前这位前辈更加敬佩。

幸福生活需要自己努力

7月23日,实践团队再次来到四家村,往村落深处进发。走过一排排整齐的平板房,眼前出现了一家农家乐。队员们上前询问,没想到老板果真是四家村当地的老农户,如今改行做起农家乐来。

队员们向老板说明了来意,老板热情招呼队员们在屋里坐。老板说,当年村里的一大笔补偿款激起了他开农家乐的想法,原本看着大家都把房屋租出去,他也这么想过,但家人的鼓励支持他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通过几年的探索和改进,农家乐越来越受来到旅行团的喜爱。“家里条件好起来,生活也幸福得多了,淡季时常常到处逛逛,看着咱们兴城越建越好,心里高兴,挺好。”老板高兴地说。

的确如此,推进城镇化,这块经济发展的大蛋糕每个人都有份,只要敢尝试、敢争取,就能创造以前不曾想象过的美好生活。

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队员们不仅了解到失地农民的生活、工作状况,社会保障情况,还加深了对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等问题的思考,为未来助推城镇化快发展提供更多更创新的思路和路径打下坚实的基础。


队员在给受访农民进行问卷调查


队员在为调查认真做记录


队员在认真倾听受访者心声


实践团队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