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专题

【奋斗吧青春】(十一)寻红色记忆 承先辈精神

责任编辑:宣传部作者:校团委 电控学院发布时间:2018-08-16点击次数:

陕西是根,延安是魂;梁家河,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回到他当年插队的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道出深情感言:“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人民”二字,在共产党人心中比什么都重要。

7月30日,为积极响应团中央“三下乡”活动,开展好2018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按照校团委统一安排部署,在学院团委书记姜勇老师指导下,电控学院“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初心之路”实践团队一行6人赶赴延安,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确认过眼神、追寻领路人”专题社会实践活动。

寻红色记忆,承先辈精神

按照活动行程安排,小分队一行6人先后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和梁家河村史展览馆,穿越40多年的时光,努力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共同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在枣园革命旧址,队员参观了做出赴重庆谈判决定的中央书记处小礼堂、充满坚定不移神态铜像的五大书记居住区等,特别是在窑洞中看到周恩来同志用过的纺车,让一行各位队员感叹不已,被革命前辈在困难时期乐观向上、矢志不渝的精神所感染。

观革命历史,塑崇高理想

随后,队员们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的毛主席雕像矗立在宽阔的广场上,延安革命纪念馆正门上方,镌刻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徽,入馆的三级台阶,隐喻共产党在延安经历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阶段。该馆共展出革命文物1300多件,历史照片200余幅,经典再现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以及党中央在陕北13年的革命历史。当时条件艰苦的延安抗战大学,吸引了全国无数英才,一方面是共产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所在,另一方面,也突显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树立的崇高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赞主席劳作,感人民情怀

最后,队员们共同走进梁家河村史馆。一幅幅生动的老照片将大家吸引。“赵家河搞社教”“打井汲水”“当选支书发展生产”……展墙上,名为“一心为民”的一组图文引人驻足。“要幸福就要去奋斗。”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让贫穷落后面貌一去不复返,习近平在山沟沟里和村民情同手足、同甘共苦,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战天斗地,一干就是七年。这股一往无前的执着和松不了的劲头,源于总书记无比鲜明的人民立场和坚定真挚的人民情怀。正是这种真情大爱,获得了群众的情感认同,让群众发自内心地崇敬爱戴,发自内心地坚定追随。

悟革命伟大,受精神洗礼

参加本次活动的学员们,真实地感受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在延安创业的艰辛和伟大,心灵深处得到延安精神和梁家河精神的洗礼和升华。队员赵睿说:“学院团委精心组织此次实践活动,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革命旧址实地参观过程中,结合志愿者声情并茂的现场讲解,具有很强的教育感染力;同时,现代化的绿色延安与革命时期的艰苦环境对比鲜明,令人忍不住大发感慨。”队员张恩毓说:“延安真是一块圣地,每每想到周恩来同志穿着斯大林送的那件皮大衣,将智慧的结晶洒满这里的每寸土地,就会感觉激动不已,而当时物资的匮乏和革命前辈的简朴节俭,也是可以由此略见一斑。”预备党员李彦表示:“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矢志不渝的信念、真挚为民的情怀、务实担当的品格、带头实干的作风,更深刻地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现实意义。”

阳光洒在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小村庄,美得像一幅画。来到梁家河的每一个人都在精神上受到一次洗礼,都在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辛弃疾在一首词中写道:“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为此,新时代大学生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力量,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实践队员们在纪念馆广场前合影留念

两位实践团队负责人到达枣园革命旧址

队员们观摩当年革命先烈们机要工作中的重要文件

队员们参观枣园革命旧址

斯大林送给周恩来总理的皮大衣

实践团队走过当年革命先烈们走过小路